近年來,通海縣高大鄉牢牢把握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圍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深入挖掘各民族優秀文化資源,賦能鄉村振興。
黨建引領聚民心,筑牢民族團結根基。高大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建引領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以中華優秀傳統節日為契機,多部門聯合筑牢“三道防線”,營造干凈、整潔、安全、祥和的節日氛圍,建好民族團結連心橋。一是筑牢“食品安全線”。對全鄉范圍內的餐飲店、超市等開展節前食品安全檢查,發現問題提醒商戶及時整改,把好食品安全關,守護各族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二是筑牢“安全生產線”。對加油站、商鋪、賓館等公共場所進行了安全生產檢查,重點查看消防安全管理是否到位、消防設施器材是否配足完好、疏散通道是否暢通等情況,確保游客生命財產安全。三是筑牢“生態保護線”。始終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為重點工作,組織機關黨員與村(社區)黨員開展節前節后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對高大河流域及主干道兩側的垃圾進行大清掃、大清運、大保潔,黨員人人充當“保潔員”,人居環境實現“凈綠美”。

文化引領促合力,構建互嵌交融平臺。高大鄉以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為契機,做好“節慶文章”,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 民族聯歡活動,以歌舞、美食文化等滿足各族群眾的精神需求,讓傳統節日活起來、火起來,凝聚各民族團結的強大力量。潑水節和火把節既有傳統的潑水狂歡、點火儀式、民族舞蹈大賽、特色美食街等,還有“傣迪”狂歡活動、篝火晚會、“翻花泥鰍”比賽、水上音樂節、捉鴨子比賽等活動,讓游客零距離感受節日歡樂的同時沉浸式體驗高大鄉傣族彝族文化內涵,活動現場人聲鼎沸,處處呈現著節日的喜慶和熱鬧景象。近兩年來,高大鄉傳統節日的成功舉辦已吸引縣內外各族群眾前來打卡消費近萬人次,逐年積聚的口碑和人氣為鄉村旅游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生態引領助發展,譜寫共同富裕新篇。高大鄉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生態”為引領,盤活“山水資源”,打造幸福宜居鄉村。把生態鄉村建設作為優化旅游資源和吸引游客休閑度假的一項重要舉措,打造高大克呆村傳統村落民俗風情園、五街村土林風景園,走進村落,山水相伴,仿佛置身于傣彝民族風情畫卷中,吸引大批游客前來游玩。以“山水”為依托,助力農民增收致富。一是依托“水資源”,發展露營經濟。在高大河、庫南河、路南河河畔,打造高觀路沿線“十里河谷”、高大鄉“十里漂流·百畝荷塘”體驗觀光旅游等項目。每到周末,高大鄉高觀路沿線總是充滿歡聲笑語,游客們在河水里捉魚、岸上娛樂燒烤,呈現出一派和諧景象。同時積極引入業主做好整體景觀規劃,大力開發研學旅行、農事體驗等分享經濟、體驗經濟等新業態。二是立足“山資源”,盤活閑置資源。通過分析研判、因地制宜制定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利用現有的山地資源,通過綠色食品牌認證提升品牌效應,發展水果、鮮花種植基地10余個,打造一批具有通海地域特色、叫得響、賣得好的優質農產品,促進產業互動融合。讓各族群眾端起“產業碗”、吃上“旅游飯”,共享產業發展紅利,進一步增強民族地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