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文化藝術界的玉溪市政協委員、峨山縣政協委員,錢俊宏注重發揮密切聯系界別群眾的優勢和作用,扎根基層群眾文藝戰線,不斷挖掘和創作文藝作品,用彝漢“雙語”歌唱形式贊美新生活、謳歌新時代。在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道路上,他用鏗鏘有力、優美豪放的歌聲和旋律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歌聲傳遍了彝鄉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老老少少,唱響了彝鄉“雙推”的主旋律,凝聚起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合力。
立志傳承文化,學習走出大山。他出生于峨山彝族聚居區,在這片土地上成長的人,似乎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從小受到當地彝族“四腔”“海菜腔”等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滋養,就立志要傳承和發揚好彝族傳統文化。善于學習的他,樂于接受新事物,從接觸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那一刻起,他就懷著到大山外去看世界、去歌唱時代的夢想,通過讀書學習走出了大山,進入玉溪師范學校學習,1995年畢業后回到彝族山區小學當了一名小學教師,繼續用歌聲鼓勵、引導山區各族學子向大山外探索和學習,讓山里的孩子插上了飛出大山的翅膀。
扎根基層群眾,踐行文藝為民。1997年,錢俊宏調入縣群眾文化工作隊,雖然舞臺變大了,但他“文藝為民”的初心和情懷從來沒有改變,與工作隊的同志一道,始終把繼承和弘揚彝族傳統文化作為文藝為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精心創作和編排具有地方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打著背包深入基層鄉鎮、村組進行宣傳演出。近幾年來,文化惠民下鄉演出累計二百多場,觀眾達26萬人次,由于節目接地氣、通俗易懂,所以深受基層各族群眾歡迎和喜愛。由他本人創作并演唱《酒歌醉太陽》《廚房歌》《阿哥阿妹等著你》等彝族歌曲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唱度極高,深受廣大老百姓的喜愛和傳唱,讓各族群眾在以歌聲為媒的情感交流中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有力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兩條腿”走路,傳承創新發展。他始終堅信彝族傳統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唱好彝族歌曲也是在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彝族兒女對中華文化的文化認同,并從中華優秀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保持對彝族傳統文化價值、影響力的自信心,不斷加強文藝作品創作,讓更多的文藝作品成為激勵彝鄉各族兒女不斷奮進前行的精神力量。作為峨山縣“晚霞彝韻”合唱團指導教師的他,與退休干部胖文生一起走村入戶,走訪群眾,感悟彝鄉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各族群眾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后,精心收集一手資料,在填詞、作曲等創作環節精心打磨,一首《共產黨諾沙啦》(《共產黨好》)彝語歌曲終于問世了,帶領一百多名合唱團成員唱出了彝鄉各族兒女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錚錚誓言。
交流互鑒共融,唱響美麗彝山。他和工作隊同志秉持多創藝術精品、唱響彝鄉峨山初衷,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定文化自信,不斷守正創新,創作了一批彝族歌舞、花燈小戲、快板、小品等劇目和作品,深入基層、鄉村山寨,利用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鄉村振興、民族團結、民生改善的好聲音。同時群眾工隊還代表省、市先后到北京、廣州、呼和浩特、廣西、浙江、南京等地演出,得到省外觀眾和社會各界廣泛認可和贊譽,達到了合作交流、互鑒學習、宣傳峨山的目的。
從事基層文藝工作近30年以來,錢俊宏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演唱比賽,榮獲國家級獎項2項、省級獎項16項、市級獎項18項。他說:“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將發揮自己的優勢,不斷創作出更多切合基層各族群眾文化需求的文藝作品,用歌聲凝聚起各族群眾的信心和力量,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更多情感認同,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讓各族群眾更加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
(峨山縣政協民宗法制委 李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