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龍街街道左所社區燕窩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著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塑造鄉村風貌新氣質、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生活品質,“五著力”讓鄉村有“里”有“面”更宜居,打造民族團結進步“樣板村”。
著力黨建引領,建強“組織鏈”。一是抓實思想政治建設。今年以來,認真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紀學習教育等專題學習8次,開展黨課教育2場次。二是著力增強“兩個功能”。深入推進黨支部達標示范創建,燕窩三支部獲評2022年度“玉溪先鋒紅旗黨支部”。注重培養后備力量,儲備入黨積極分子6名,整合駐村工作隊員、社區及組干部、鄉賢等力量為“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建言獻策并提供全方位支持。三是充分發揮“兩個作用”。在“三房”拆除工作中,發揮黨員聯系服務群眾、設崗定責制度作用,現場辦公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問題,黨員、村組干部、離任村干部帶頭表態、帶頭拆除“三房”,形成黨工委領著干、支部主動干、黨員帶頭干、群眾跟著干的互促共抓生動局面。
著力建設美麗家園,激活“發展鏈”。一是規劃騰退空間。以“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為引領,堅守法規政策不逾越、群眾權益不受損“兩條底線”,干部群眾攜手規劃家鄉,歷經兩年,完成“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入選云南省20個優秀村莊規劃典型案例。干群齊動手,為鄉村振興騰出空間,拆除“三房”72宗、4194.61平方米。二是整合利用資源。堅持因地制宜、拆治結合,對拆除地塊在符合規劃、土地、環保等規定的前提下,通過“五小工程、基礎設施、群眾建房、產業發展、空間留白”等方式進行開發利用。目前,建成停車位149個、活動廣場1個、硬化村內道路2.98萬平方米、種植鄉土樹種821株、綠化214平方米,逐步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著力改善宜居環境,優化“生態鏈”。一是實施截污治污工程。按照“精準排查、精準施策、精準截污、精細管理”的思路,新建主管網1.15公里、支管網2.09公里、檢查井62座、化糞池49座、新改建戶廁公廁54座。加強對已建管網的疏通管護,健全化糞池、檢查井清掏機制,實現生活污水“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二是爭當“高原湖泊衛士”。將黨員崗位職責與撫仙湖保護有機結合,組建愛湖護湖黨員先鋒隊,充分調動保潔員、黨員群眾、青年志愿者等人員力量開展村莊大掃除、大清理整治行動,社區干部每日到村開展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河道保潔問題排查,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反饋整改落實。三是凝聚黨群工作合力。落實生態主題黨日制度,堅持每月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志愿服務活動,帶動群眾主動清理房前屋后雜物。將“門前三包”等納入村規民約,深入開展“星級清潔家庭、美麗庭院”等評選活動,營造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著力打造優勢產業,打通“經濟鏈”。一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鞏固藍莓“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創建成果,實施澄江產投藍莓綠色轉型發展項目675畝,建設智能溫室群19個,通過探索多方合作新型運營模式以及實施水肥一體化、全基質、尾水收集循環利用等技術,推動優勢產業提質增效。二是探索拓寬產業渠道。整合民族團結資金30萬元,對20座烤房進行提檔升級改造,利用烤房閑置期進行食用菌工廠化種植,每年種植紅托竹蓀3茬,預計增收16萬元。探索大春栽種工業辣椒800畝,引進廈門大學教授團隊,提供培育技術指導,產值可達1噸/畝,預計增收200萬元。
著力抓實民生治理,串起“幸福鏈”。一是深化“多網合一”。健全完善村規民約,組建“和事老”調解室,開展小組協商議事10次,化解群眾糾紛6起,承諾踐諾15條。二是為民辦事落到實處。實行“1+N黨員中心戶長制”,29名黨員聯系677戶群眾,廣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立足崗位作貢獻”“當先鋒作表率”等活動60余次。三是強化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正能量,組建村級文化隊伍“燕子隊”,每年開展演出活動7場次,輻射帶動社區居民參加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讓美麗家園更有“內涵”。
(澄江統戰部 趙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