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區以推動民族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重點,立足發展優勢,謀劃振興產業,在安化鄉光山村聚焦“農文旅融合、產村融合”發展模式,秉承“一產帶三產,三產促一產”的理念,進一步優化出輕投資、低門檻、重市場的“1+1+1+N”聯農帶農發展模式,讓各族群眾在產業鏈上增收致富,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村集體謀劃帶動“聯農”。圍繞“花漫光山·產村融合”建設目標,深化農文旅融合“一體化”發展,“花漫光山”成功申報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實現了產區是景區、景區亦是產區的高度融合,探索實踐了一條“產業+觀光農業+彝家文化+生態旅游”的產村融合發展之路,為鄉村發展建設注入不竭動力。村集體、龍頭企業和電商共同發力,發動村民共同參與,將發展多肉特色產業與村莊規劃建設相結合,積極實踐“多肉庭院經濟+產業發展”的產村融合發展模式,鼓勵群眾利用“三房”拆除空地和院子種植多肉景觀,帶動當地發展家庭農場、特色餐飲、民宿、電商直播,增加群眾收入,多肉基地被認定為市級“扶貧車間”。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包括土地租金、育苗大棚的租金、享受育苗收入的分紅,多肉產業配套設施固定資產租賃收入。切實將“組織引領力”轉化為“富民源動力”,有效助力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雙增收”,提升村集體經濟引領活力。
龍頭企業發展“惠農”。引入坤宇花卉有限公司,開始培育和銷售多肉,并逐漸發展成云南多肉產業的龍頭企業。在龍頭企業帶動下,產業管理薄弱、市場化水平不高、資金短缺等難題逐漸被破解。玉溪江川坤宇花卉有限公司在“產”上下功夫,堅持送技上門,精準選派農技專家深入家庭農場的田間地頭,為農戶開展精細化技術培訓、提供點對點技術指導。通過統一規劃,統一指導,統一育苗,統一銷售的方式,完成農業產業化訂單銷售,引導多肉產品走上品牌化、產業化發展之路。根據電商直播的銷售訂單規劃指導家庭農場進行多肉栽種,并向家庭農場提供低于市場價的種苗,每株可節約成本1元,年育苗量70余萬株,從源頭上讓利70萬元給當地群眾。企業減輕了種植成本,村民降低了投入和市場風險,電商有了高品質、充足的穩定貨源,三方形成了風險共擔的“三綁”利益聯結機制。企業內用工優先以光山村民為主,包括有務工需求且能勝任工作崗位的脫貧人員和監測對象,讓更多的群眾掙錢顧家兩不誤,促進自身向專業化與職業化方向轉型,成長為新型職業農民。目前光山村共發展家庭農場大戶42戶,帶動周邊600余名各族群眾就業。
電商發展助力“帶農”。安化鄉撬動社會資本投資1200萬元建成150畝多肉電創園,通過電商直播,有效盤活農村信息與資源,將特色農產品同廣大消費者深度聯結。目前電創園入駐有3個電商直播專業團隊,主播人才6名,開發直播間10間,通過“快手”“抖音”等多個平臺直播銷售,每天上線主播6個,年內電商銷售額達1900萬元。依托電創園,以才引才、以商引商,鼓勵本土人才創業就業,培養鄉土種植人才50名、主播人才5名、信息工程人才10名,為鄉村振興匯聚更多人才資源。光山村多肉產業借助“信息化和互聯網+”,呈現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農產品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家庭農場受益“富農”。在村集體、龍頭企業和電商團隊的共同助力下,農戶擺脫了“外租土地主”和“務工者”的標簽,以“農場主”身份成為產業鏈價值鏈的重要一環。農場主主要由原先的種植合作社務工成員組成,經過培訓掌握精細化種植管理技術,種植經驗豐富,同時帶動更多的農戶將自家土地充分利用起來成為新的農場主。家庭農場根據電商訂單和育苗中心育苗規劃,訂單式參與種植,每畝凈收益從2500元增加至15000元左右。苗源經育苗中心統一選育配單,種植產品由電商統一銷售,市場風險和種植成本大大降低。目前光山村多肉產業實現了多肉從種苗培育、規模化盆栽和地栽種植、標準化訂單式生產、銷售運輸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帶動物流包裝、有機土、填充物等上下游產業發展,已成為云南單體規模最大的多肉產業基地,多肉產業也被評為市級“一村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