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縣工商聯在繼被認定為云南省“五好”縣級工商聯后,再次被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認定為全國“五好”縣級工商聯。
自2022年換屆以后,通海縣工商聯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省市工商聯、縣委統戰部的大力指導下,在新一屆班子成員的帶領下,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和工商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牢把握“兩個健康”工作主題,充分發揮黨和政府聯系民營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作用、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經濟的助手作用,主動適應新形勢,落實新要求,積極開拓創新、銳意進取,不斷強化政治引領、拓寬服務領域、狠抓自身建設,不斷增強工商聯組織凝聚力、影響力和執行力,在服務全縣民營經濟人士,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做好了工商聯的文章,彰顯了自身的能力和特色,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立足政治引領發力,堅持黨的領導。扎實推進工商聯隊伍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設,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政府和路線方針政策,自覺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強化民營經濟人士價值觀引領。積極深入民營企業,與民營經濟人士談心交心,了解跟蹤民營經濟人士思想動態和意見訴求,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引導民營經濟人士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法治觀、事業觀、財富觀。開展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到鄉鎮(街道)商會宣講3次;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動,掛牌成立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實踐基地,并組織新一屆執委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動民營企業家主動承擔社會責任,2022年以來,執委企業、會員企業眾志成城捐款捐物全力抗疫,共捐款捐物200余萬元;穆光公司、方圓工貿公司持續堅持慰問和幫扶貧困家庭,兩年來共捐贈愛心款300余萬元。
二是立足“橋梁功能”,優化服務平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工商聯工作的生命力。通海縣工商聯始終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第一要務。積極建言獻策。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大背景下,每年圍繞全縣中心工作和民營企業發展現狀,通過大量走訪調研,撰寫調研報告形成《當前我縣民營企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問題及對策建議》《通海縣促進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成長工作情況》《通海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民營企業合規管理情況》《通海縣民營企業領域標準化建設情況》《民營企業家在市場主體倍增中作用發揮》等10余篇調研報告。暢通溝通渠道。工商聯以執委會等會議和活動為平臺,邀請相關部門領導與企業家面對面交流,積極回應企業家的訴求,千方百計優化發展環境。充分發揮黨和政府聯系民營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作用,著力幫助民營經濟代表人士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積極反映社情民意,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和社會事務。在每年的政協會上,工商聯界委員積極發展意見建議提交提案,近兩年共提交提案10余件,其中《關于通海縣銀制工藝品產業發展的建議》被列為優秀提案。搭建金融服務平臺。與建設銀行共同開展“金融進民企”“普惠金融進商會”活動,舉辦銀企座談會4次;引導全縣173戶有融資需求的民營企業在“融信服”平臺注冊,全方位的助力小微企業破解融資難問題。助力創新促發展。積極引導企業加大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云南通海方圓工貿有限公司、云南通變電器有限公司連續十一年入選云南省非公企業100強,云南穆光工貿有限公司連續四年入選云南省非公企業100強。
三是立足基層商會建設,隊伍不斷壯大。以“四會”建設為總體要求,以培育“四好”商會為載體,切實履行工商聯指導、引導、服務商會職能,加強和改進對基層商會組織的指導、引導和服務。堅持重心向基層下移,分批督促指導未登記的鄉鎮街道商會完成換屆。換屆后全縣基層商會在新一屆班子帶領下在服務會員上都實現了創新突破,河西商會、納古商會在疫情期間積極組織會員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納古商會創新服務載體,帶領會員企業走出國門開拓市場。截至2023年年底,全縣9個鄉鎮(街道)全部完成換屆,目前,全縣共有行業協會4個,鄉鎮街道商會9個,發展工商聯會員1355名,其中:企業會員340名,個人會員1002名,團體會員13名。
新形勢賦予新使命,通海縣工商聯將以鞏固提升全國“五好”縣級工商聯創建成果為主線,不斷創新服務理念,拓寬服務渠道,提升服務水平,確保整體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助推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供稿:通海縣工商聯)